人民网北京4月11日电 (记者李栋)近日,银保监会办公厅于印发《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《通知》围绕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,从确保涉农金融投入稳定增长、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举措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[文]21年12月末,涉[章]农贷款余额43.2[来]1万亿元,较年初增[自]长11.83%,普[知]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[嘛].88万亿,较年初[答]增长17.48%,[案]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[网]速6.19个百分点[文]。2021年,农业[章]保险为1.78亿户[来]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[自]4.72万亿元。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[知]出,强化乡村振兴金[嘛]融服务。《通知》提[答]出确保涉农信贷投入[案]稳定增长总目标。要[网]求各银行机构继续单[文]列涉农和普惠型涉农[章]信贷计划,努力实现[来]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[自]持续增长,完成差异[知]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[嘛]速目标。
“目前,我国普惠金[答]融服务成本较高仍然[案]是限制普惠金融进一[网]步发展的关键因素。[文]”中国农业大学经济[章]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[来]鞠荣华表示,为降低[自]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[知],政府在征信体系、[嘛]担保体系、财政补贴[答]、税收优惠和金融风[案]险容忍度等方面,已[网]经建立了相应的配套[文]机制。
《通知》要求聚焦服[章]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[来],围绕保障国家粮食[自]安全、构建现代乡村[知]产业体系、推进乡村[嘛]建设等重点工作,持[答]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[案],以需求为导向强化[网]中长期贷款等适宜的[文]信贷服务。
现如今,随着乡村振[章]兴战略的实施和脱贫[来]攻坚后期产业扶持政[自]策的支持,金融需求[知]也将由原来的“小、[嘛]频、快”向规模化、[答]多元化需求转变。金[案]融行业如何主动适应[网]农村需求变化,推进[文]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[章]服务模式创新?
在鞠荣华看来,近年[来]来,农村的基础设施[自]建设不断改进,农村[知]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[嘛]展壮大,农民就业渠[答]道不断拓宽,农民收[案]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[网]高,“三农”领域的[文]金融需求也在发生转[章]变。
“作为资金需求主体[来]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[自]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[知]增加,一些带有半公[嘛]共品属性的大型投资[答]项目不断增加,农民[案]的理财和支付需求不[网]断增加。此外,各地[文]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[章],金融需求也表现出[来]很大的差异性。针对[自]这一系列的新特征,[知]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[嘛]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[答]模式亟待创新。”鞠[案]荣华说。
创新完善配套机制推[网]动农村普惠金融,更[文]需要服务发展的可持[章]续性。鞠荣华认为,[来]大型银行业机构提供[自]金融服务时应主动发[知]挥规模优势,更好地[嘛]对接农村地区对于产[答]业融合发展、补短板[案]等方面的金融需求,[网]重点支持农村三大产[文]业融合发展、农村基[章]础设施建设等大规模[来]资金需求,不断提升[自]大型银行“三农”贷[知]款余额占贷款余额总[嘛]额的比重。
“做为有更多实体网[答]点的农商行等地方性[案]金融机构而言,可承[网]载更多的服务功能,[文]更好地提高农村金融[章]需求主体的获得感和[来]满意度。”鞠荣华表[自]示,地方性金融机构[知]应在完善公司治理机[嘛]制的基础上,积极拓[答]展本地信贷业务,努[案]力把资金留在当地,[网]防止本地资金外流。[文]
“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事业,需要来自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持。要推动各类银行业机构将服务农村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提供差异化的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,不断健全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,使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合力,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发挥最大作用。”鞠荣华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