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大联考· 2024届高三起点考试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知嘛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
6.B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随着董仲舒改造儒学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的盛行,君主在灾异发生后对三公进行责罚,以求消灾弭祸,其意图是推卸责任和维护统治秩序,故B项正确。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渠道的变化,排除A项;东汉君主的做法是儒学发展的具体表现,排除C项;三公属于朝廷的高级官员,不是贵族,排除D项。7.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,朱熹抨击当时科举取士过程中的功利色彩,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士人明晓人伦道德秩序,说明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,故C项正确,D项错误。材料反映的是朱熹对当时科举制度的抨击,他认为科举取士不注重伦理秩序的引导,但这没有体现出“抨击科举制度的伪善性”,排除A项;材料反映了朱熹对科举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是非常不满的,朱熹主张改革学校的教学理念,排除B项。8.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,叶适把财富比喻为“衣食之具”,肯定了人们追求财富的合理性,但不主张一味地谋取财富,否则终将损害道德,这一看法顺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,故C项正确。叶适只是把儒学与追求财富联系在一起,没有否定儒家的伦理规范,排除A项;宋代理学盛行,“士人阶层的普遍诉求”明显与史实不符,排除B项;叶适认为人有追求财富的自由,没有体现出对重农抑商思想的质疑,排除D项。9.B根据材料信息“通为一身”“都是一个血肉之躯”“有相同的生死归宿”可知,李贽认为,天子与庶民都拥有一样的血肉之躯,同样会面临生死问题,这蕴含着朴素的等思想,故B项正确。材料强调君主与庶民在很多方面是一样的,没有否定君主存在的必要性,排除A项;在封建君主专制和理学成为主导思想的情况下,李贽的这一思想不可能“受到士阶层的普遍赏识”,排除C项;李贽的言论带有明显的离经叛道色彩,是在质疑儒家纲常伦理的权威性,排除D项。10.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,王夫之力图从宋明理学重天理、轻力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,从哲学上论证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,故A项正确。“格物致知”强调通过接触事物以把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,与材料信息无关,排除B项;材料没有涉及对专制统治的不满与反对,排除C项;材料强调的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,肯定人拥有正当的欲望,没有体现出宣扬天人合一理论,排除D项。11.C根据材料信息“经常锻炼身体”“更容易经受住一切考验”可知,苏格拉底意识到进行体育锻炼以强健体魄的意义,故C项正确。材料反映了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,不能体现民众综合素质的提升,排除A项;材料没有反映雅典社会存·2·【23·ZCYK·历史·参考答案一R一必修3-一QG】